西方音乐鉴赏
上了三节课之后发现这节课并不水~~(哭唧唧),必须要随手记点东西(不然真挂科了)~~
巴洛克时期音乐特点
- 速度变化
- 低音驱动的和弦(数字低音)——通奏低音
- 很多装饰音(上波音,下波音),和建筑、服装相呼应,有华丽感觉
- 首次在乐曲中出现力度对比,在乐谱上出现力度标注
巴洛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羽管键琴
巴洛克早期音乐
意大利歌剧家蒙特威尔创作了第一部成熟歌剧《奥菲欧》
- 托卡塔 小号三段反复,标志歌剧开始
- 咏叹调 用华丽的装饰音持续,木管号等各种乐器铺垫
巴洛克中期音乐
17世纪,器乐的普及和流行开始与声乐竞争
小提琴家族逐渐流行
当时贵族娱乐:骑马、击剑、跳舞,由此出现芭蕾舞
吕利
-
小提琴家 宫廷音乐家
-
创作法国歌剧
-
序曲:快——慢——快
二拍——三拍——二拍
-
-
创作巴洛克奏鸣曲:器乐的室内乐
-
教堂奏鸣曲
-
室内奏鸣曲
- 独奏奏鸣曲
- 三重奏鸣曲
由一组舞曲组成:阿拉曼德、萨拉班德、加沃特、吉格
通奏低音演奏
-
巴洛克晚期音乐
复调音乐:难写、难弹、难听懂——听线条
- 卡农
- 赋格
主调音乐:听纵向的和声
塞巴斯蒂安·巴赫
- 管风琴音乐 《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》
- 羽管键琴音乐《十二平均律》
- 古诺 《圣母颂》
- 古组曲 《b小调第二号管弦乐组曲》
巴洛克时期协奏曲
- 大协奏曲
- 独奏协奏曲
乔治·弗里德里希·亨德尔
- 阉人歌手大放异彩……真恶心
第三章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(1750-1820)
关于“古典主义”音乐
- 指古希腊、古罗马时期的音乐
- 指“严肃”音乐或艺术类音乐
- 指1750-1820期间的音乐
一、社会文化对音乐的影响
(一)启蒙运动
-
古典音乐风格的形成和18世纪社会风气、环境有直接关系
艺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饰
-
宫廷音乐继续盛行
-
启蒙思想开花结果促进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形成 “狂飘运动”
海顿
清唱剧《创世纪》《四季》
莫扎特
4部喜歌剧:
《费加罗的婚礼》《唐·璜》
《女人心》《魔笛》
贝多芬
32首钢琴奏鸣曲:
《c小调(悲怆)奏鸣曲》
《f小调(热情)奏鸣曲》
9部交响曲:
《c小调第五(命运)交响曲》
《d小调第九(合唱)交响曲》
启蒙运动影响了“听”音乐的人
公众音乐会:
- 巴黎:圣灵音乐会(1725)
- 伦敦:沃克斯花园音乐会(1764)
18世纪中叶,中产阶级取得古典音乐控制权,古典音乐成为普通人享受的公众娱乐
启蒙运动影响了“演奏”音乐的人
新富足起来的中产阶级希望演奏音乐
古钢琴:Pianoforte
(二)古典时期的建筑、绘画、服装
绘画
“新古典主义”
服装
由巴洛克时期的繁复华丽变为简单垂挂式的衣衫
建筑
古希腊几何图案、均衡对称的圆柱
二、音乐风格与表演实践
(一)古典音乐的语言
-
旋律:方正对称、比例均衡
- 简单、短小
- 对称、均衡的组合:4+4、8+8乐句
- “上下句”的问答式
莫扎特《小星星变奏曲》4+4 乐句
莫扎特《第21钢琴协奏曲》k467第二乐章 问答式(3+3)
-
曲式结构
通谱歌,二部曲式,三部曲式(ABA),回旋曲式,变奏曲式
奏鸣曲式快板(唯独这个产生于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)
-
奏鸣曲与奏鸣曲式不同
-
包括(引子)、呈示部、展开部、再现部、(尾声)
海顿经常用慢的引子(不重要)呈示部必具备2个核心主题(主部与副部)且调性不同:主调大调,副调属大调;主调小调,副调平行大调
碎片式的展开,不断转调
再现部与呈示部对称
莫扎特《G小调第40交响曲》第一乐章
-
-
和声
1750年之后,古典主义音乐都具有主调更多,复调更少的特点
- 作曲家发明:阿尔贝蒂低音 伴奏音型
- 主调
- 建立再大小调基础之上
- 巴洛克时期的通奏低音消失
-
节奏、节拍
-
简单持续性的节奏模式:
产生重复的节奏音型
(阿尔贝蒂低音:三和弦分解)
-
休止:强而有力的终止式后出现一小节休止…各个乐章的速度从头到尾保持一致
-
-
速度
变拍子-速度的变化(休止的作用)
莫扎特歌剧《费加罗的婚礼》——咏叹调——小伯爵之舞
- A段:3/4拍——宫廷小步舞
- D段:2/4拍——速度加快
- 旋律方正对称
- 调式:A段(大调)——C段(小调)
- 曲式结构:ABCDA
(二)古典音乐“非标题”性
海顿《升f小调第45(告别)交响曲》第四乐章 终曲乐章
(三)音乐体裁
歌剧
协奏曲
奏鸣曲
弦乐四重奏
交响曲
三、古典主义作曲家海顿
“交响乐之父”、”弦乐四重奏之父”
(一)海顿弦乐四重奏
第一小提琴
第二小提琴
中提琴
大提琴
海顿《第76(皇帝)弦乐四重奏》第二乐章——现德国国歌 大调、变奏曲式、
(二)海顿的交响乐
海顿《G大调第94(惊愕)交响曲》(含引子)
四个乐章
-
第一乐章:快板(奏鸣曲快板)
-
第二乐章:慢板(主题与变奏)
变奏曲旋律
-
简单的旋律
-
容易记住的主题如:流行曲调、国歌
变奏曲主题:奥地利民歌《小星星》
-
-
第三乐章:小步舞曲(三声中部)
三部曲式
A(小步舞曲)B(三声中部)A(小步舞曲)
-
第四乐章:快板(奏鸣曲快板)
只有在第四乐章后才可以鼓掌
四、“音乐神童”莫扎特
早期 跟随家人四处巡演
中期(1774-1781)主要在科洛雷多亲王府工作
晚期(1781-1791)自由的艺术家
早期学徒(1756-1774)
音乐神童
- 出色的钢琴家、小提琴家
- 优秀的耳朵(固定音高-音准)
- 即兴演奏和即兴创作的能力
- 非凡的记忆(教堂弥撒)
- 作曲速度
(一)莫扎特的喜歌剧
意大利喜歌剧:
- 《唐璜》
- 《女人心》
- 《费加罗婚礼》
德国歌唱剧:
- 《魔笛》
莫扎特被后人成为“意大利喜歌剧之王”
意大利喜歌剧和意大利正歌剧不同?
《费加罗的婚礼》第三幕
西风吹拂-二重唱-苏珊娜与夫人
意大利喜歌剧增加了重唱,最多七重唱
名剧赏析:《费加罗的婚礼》
意大利喜歌剧的特点
- 内容:普通人物
- 序曲:奏鸣曲式快板
- 急口令:喜歌剧独有
- 创新:引入“多声部声乐重唱”
- 羽管键琴:为宣叙调伴奏
(二)钢琴协奏曲之父
协奏曲特点
-
奏鸣曲式快板结构——独奏乐队和合奏乐队轮流演奏,双呈示部
-
华彩乐段:用一个和弦把乐队收住,开始炫技;用颤音提示乐队进入
-
根据观众的不同谱写不同的华彩篇章——多种版本
-
作品编号:k
莫扎特《d小调(第20)钢琴协奏曲》第一乐章
-
套曲:共三个乐章:快板——慢板——快板
-
奏鸣曲式快板(双呈示部):第一乐章
-
三者合一:作曲家、指挥、演奏者
-
华彩乐章:一个和弦…装饰音
同时,莫扎特为各种乐器创作协奏曲
(三)莫扎特的室内乐
(1)莫扎特:弦乐四重奏
莫扎特《第17号弦乐四重奏(狩猎)》第二乐章:小步舞曲
曲式结构:(带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)
(A A B A B A) (C C D C D C) (A B A)
(2)莫扎特的五重奏
(四)莫扎特的交响曲
莫扎特《G小调第40交响曲》第一乐章
音乐节奏非常快,伴奏从疏到密,使乐曲既快乐又悲伤
(五)莫扎特钢琴音乐
羽管键琴与早期钢琴的比较
- 巴洛克:羽管键琴,金属音
- 古典时期:早期钢琴,有强弱对比
莫扎特《土耳其交响曲》
- 曲式结构:回旋曲式
五、乐圣——贝多芬
贝多芬创作的第一阶段(1802年之前)
(一)贝多芬钢琴奏鸣曲
这节课一直在忙工作的东西
什么东西都没记
要亖力……
第四章:浪漫主义时期
一、浪漫音乐风格与表演实践
速度
浪漫派作曲家常常在乐谱上标注速度
自由速度
和声
三个特点:
- 半音和声
- 大胆的和弦转换
- 不和谐和弦——持续的时间更长
调式、调性
半音和声:转调、离调变得非常频繁
转调:终止式
离调:短暂的离开
力度
自由速度处理——由于力度的波动而加强
速度放慢——力度减弱
速度加快——力度渐强
勃拉姆斯《匈牙利舞曲第19号》
ffff~pppp
谱面上的力度记号——明确、强烈
二、艺术歌曲
浪漫主义时期特征之一:加速了对文学的兴趣
舒伯特:被后人成为“歌曲之王”
艺术歌曲特点:
- 歌词:主要采用诗人的诗作
- 钢琴伴奏:伴奏起到烘托背景的作用
- 歌唱:意大利美声唱法
舒曼歌曲《桃金娘》——献给妻子克拉拉
曲式结构:ABA三段式
降A大调——降E大调(半音)
三、音乐会序曲
特点:单音节的标题音乐
门德尔松音乐特点:甜得发蜜
《仲夏夜之梦序曲》被成为音乐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标题行音乐会序曲
四、浪漫主义标题音乐
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被称为“标题音乐的时代”
标题交响曲
法国作曲家:埃克托·柏辽兹
《幻想交响曲》
-
自传性质的作品
-
用标题概述作品内容
用文学的手法把主题和具体人物或反复出现的场景结合在一起
-
“固定乐思”成为衔接故事的有机结合物
贯穿在五个乐章之中
-
精彩的配器手法
柏辽兹被尊称为“近代管弦乐之父”
交响诗
匈牙利作曲家:弗朗兹·李斯特
《前奏曲》 自由——奏鸣曲式结构